冷洪奎,男,斋号墨玉堂,1958年出生于辽宁盖州,曾在旺兴仁中学就读,随后进修熊岳党校,如今是盖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会员。
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艺术家们一直以来就将鱼视为精神的象征,何以见得?这不仅因为鱼在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,更因为它们那自由自在的游荡,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。历史上,许多著名的画家都以鱼作为画作的主题。据史书记载,五代后唐时期的袁羲擅长画鱼,可以描绘出鱼的多种变化;宋代则有徐白、徐泉等专注于鱼的创作。而至明清,各个朝代的画家们也无不将鱼作为重要题材。
《鱼乐图》这幅作品充分展现了水底神秘世界的魅力,几条活泼的鲤鱼欢快地游动,构图采用边角式手法,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,仿佛让观者置身于水下,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神秘。鱼的画法用的是没骨墨染法,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它们优雅而富有活力的身姿。作为中国绘画传统的经典题材,“鱼乐图”不仅是冷洪奎先生的精品之作,更蕴含了吉祥的寓意。
在中国文化中,鱼象征着生生不息与富足,因此,鱼的命名与“余”音相近,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文人雅士更视鱼为心灵自由的象征。正如梁江所言,古代的农耕模式与渔猎生活息息相关,鱼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。在中国的艺术史上,鱼的形象早已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彩绘,到先秦的帛画,再到汉代的画像石中频繁出现。
当艺术家们描绘鱼的时候,普遍强调一个“活”字。《芥子园画传》中谈及“画鱼须活泼”,指出画师要把握鱼在水中游动的神态,才能真正传达出它们的灵动与生命。否则,即便描绘得栩栩如生,也只不过是一块砧板上的食材而已。
冷洪奎先生从齐白石和张大千的写意花鸟中汲取养分,巧妙地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,使得他的鱼更加灵动生动。他的作品中,花、鸟、昆虫既表现出民间艺术的鲜明特色,又蕴含文人的雅致,确实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地。在这样的作品中,观者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感,更能体悟到那一份悠然自得、心灵自由的艺术精神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@BETHASH6